首页 > 知识 >

黄仁勋再访北京:AI巨头的中国新局

发布时间:2025-04-17 17:24:12来源:
{"type":"load_by_key","key":"auto_image_0_0","image_type":"search"}

黄仁勋,这位美籍华人,1963 年 2 月 17 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祖籍浙江省青田县。1972 年,他移居美国,先后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并获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1993 年,黄仁勋正式创办英伟达公司(NVIDIA),并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自此开启了他在科技领域的传奇之旅。
创业初期,英伟达主攻图形芯片市场,1995 年推出的首款产品 NV1 虽集成多种功能,却因未能打入主流游戏市场,让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一度面临破产,不得不进行大幅裁员。好在关键时刻,日本游戏公司世嘉的 700 万美元图形芯片开发订单,为英伟达带来转机。1996 年,英伟达放弃部分已有专利,全面支持微软 DirectX 接口,次年推出支持 DirectX 的关键芯片产品 Riva 128(NV3),这款全球首款 128 位 3D 处理器,凭借高性价比,前四个月出货量就突破一百万台,拯救了英伟达,标志着公司在图形芯片市场的正式崛起。
此后,英伟达在黄仁勋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1999 年,英伟达发明了 GPU,让实时可编程着色技术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不仅定义了现代计算机图形,更为后来革命性的并行计算奠定基础。同年,英伟达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开启新征程。2006 年,公司推出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 “CUDA”,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成为英伟达进军 AI 领域的关键一步。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黄仁勋敏锐捕捉到商机,带领英伟达深入计算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如今,英伟达的 AI 芯片已成为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柱,在全球 AI 芯片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几乎所有主流的人工智能应用,如 Midjourney、ChatGPT、Copilot 等,都是在英伟达的机器上开发出来的。凭借在硬件上近乎垄断的地位,黄仁勋无疑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商业成就上,英伟达的市值一路飙升,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黄仁勋个人也多次登上富豪榜,2025 年 3 月 27 日,他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 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 11 位。在行业影响力方面,他多次被评为全球 AI 领袖,2024 年 2 月 7 日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全球科技行业关注,每一次产品发布、战略布局都可能引发行业格局的变动 。可以说,黄仁勋和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首次访华回顾
黄仁勋首次访华选择在 2025 年初,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科技行业环境充满挑战与机遇。国际上,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科技领域的竞争和限制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对 AI 芯片的出口管制新政策,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行业内,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对 AI 芯片的需求旺盛,英伟达虽在 AI 芯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来自中国本土芯片企业的竞争,字节跳动成立芯片部门,专注人工智能和服务器芯片开发,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芯片自主研发上的决心。
2025 年 1 月 15 日,黄仁勋抵达深圳,开启访华首站。深圳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前沿阵地,英伟达早在 2005 年便在此设立半导体公司,近 20 年来,深圳分公司见证并深度参与中国科技产业崛起,是英伟达在华业务的重要支柱,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本地合作的关键据点。黄仁勋参加深圳分公司年会,与员工交流互动,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与感谢,还发放丰厚红包,数额 1 万元、2.5 万元的红包各有十余个,还有 5 个 4 万元的红包,并笑称 “下次来是 10 万块”,展现出对员工的重视与激励 。
随后,黄仁勋前往北京、上海,参加当地的年会活动。在北京和上海的年会上,他身着极具特色的 “大花背心”,与员工一起欢快扭秧歌,共同庆祝龙年春节,现场气氛热烈,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也体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融入。除了年会,黄仁勋还与中国科技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交流。与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高层探讨合作机会,尽管面临美国出口管制,但他认为英伟达芯片在性能和效率上仍具优势,中国市场需求巨大,潜在合作伙伴众多,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他还表示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持乐观看法,认可中国开放友好,愿与全球科技企业合作共赢。
首次访华,黄仁勋通过一系列活动,向中国市场展示英伟达的诚意与决心,传递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也让中国科技界和市场更加了解英伟达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立场与发展思路,为后续双方合作奠定基础,在当时的科技行业中引发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成为英伟达与中国市场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再访北京:新契机与新挑战
(一)访华行程与会谈要点
2025 年 4 月 17 日,黄仁勋应中国贸促会邀请,再次抵达北京 。此次访华行程安排紧凑且意义重大,重点围绕与中国相关方的合作交流展开,而与中国贸促会的会谈更是重中之重。
在中国贸促会的会谈中,双方就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黄仁勋针对美国政府对英伟达对华出口 H20 芯片的管制决定表明立场,强调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但他同时表示,作为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的企业,英伟达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其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与领先的软件实力,更成为他们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英伟达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这一表态不仅体现出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显示出其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努力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新方向和新机遇,力求在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前提下,维持并拓展在中国的业务。
此次会谈内容对双方合作有着深远意义。对于中国而言,通过与英伟达这样的全球芯片巨头对话,能更深入了解国际芯片产业动态以及美国政策走向,为中国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推动本土芯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从英伟达角度,借助中国贸促会这一平台,能与中国政府部门直接沟通,表达企业诉求,寻求在中国市场的合规发展路径,减少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带来的阻碍,为双方未来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潜在合作奠定基础,也有助于稳定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客户信心和业务布局。
(二)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现状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且深入的业务布局。在市场份额方面,凭借其在 AI 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英伟达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尤其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训练等高端领域,其产品被众多中国科技企业广泛采用。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 170 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 13% ,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重要性,以及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强大影响力。
英伟达在中国拥有众多主要合作伙伴,涵盖互联网、科技制造等多个行业。在互联网领域,与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紧密合作,为其云计算、人工智能业务提供芯片支持,助力这些企业在大数据处理、内容推荐、图像识别等方面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制造领域,工业富联与英伟达战略合作,独家设计生产交付其最新的 GPU HPC 平台,自 2023 年开始为英伟达进行 H100 和 H800 服务器的研发量产 。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是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为其提供用于数据中心高速数据传输的高速光模块产品,如 800G 光模块 。这些合作不仅为英伟达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
然而,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国本土芯片企业迅速崛起,给英伟达带来竞争压力。华为海思在芯片研发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其推出的昇腾系列 AI 芯片在性能和技术上逐渐逼近英伟达同类产品,且在国内市场具有本地化服务和政策支持优势,吸引了部分对国产化有需求的客户 。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因素导致的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严重影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限制其高端芯片产品的出口,阻碍了英伟达与中国客户之间的正常合作,增加了业务的不确定性。
(三)美国芯片管制政策的影响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对英伟达中国业务冲击巨大。自 2022 年起,美国政府出于对中国可能利用先进技术增强军事能力的担忧,禁止向中国出口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 。2025 年 4 月,美国政府进一步要求英伟达向中国出口 H20 集成电路及任何其他达到 H20 内存带宽、互连带宽或两者结合的电路时,需获得许可证,且该许可证要求将无限期有效 。这使得英伟达原本计划向中国客户交付的 H20 芯片订单受阻,不得不计提 55 亿美元损失,业内预计实际收入影响可能超过 100 亿美元 。
为应对这一困境,英伟达采取多种措施和策略。在产品层面,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开发符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新产品,以满足中国市场对 AI 芯片的需求。例如,针对中国大陆市场推出 “合规特供” 芯片 H20,试图在政策框架内继续服务中国客户 。在市场策略上,积极拓展与中国客户的合作领域,加强与中国企业在软件、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来弥补硬件出口受限的损失。同时,英伟达还通过中国贸促会向监管部门提交《人工智能技术合规白皮书》,详细说明数据中心本地化运维方案,以展示其在中国市场合规运营的决心和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 。但这些措施能否有效缓解美国芯片管制政策带来的冲击,帮助英伟达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和业务增长,仍有待市场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
中国市场与英伟达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在多个关键维度上对英伟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英伟达全球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之一,为英伟达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和丰厚的营收来源。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对 AI 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英伟达凭借其在 AI 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收获颇丰。数据中心业务作为英伟达重要的营收板块,中国市场贡献了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 20% - 25% 。2024 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 170 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 13% ,这一数据直观体现出中国市场在英伟达全球营收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庞大的市场规模为英伟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使其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中。
在技术生态方面,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和活跃的技术创新氛围,为英伟达的技术落地和优化提供了绝佳的土壤。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在电商、社交、短视频、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需求,这些需求与英伟达的 AI 芯片技术高度契合。例如,在电商领域,基于英伟达芯片的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精准的商品推荐和智能客服;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的芯片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决策和控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通过与中国科技公司的紧密合作,英伟达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特点,获取大量实际运行数据,进而优化其算法和产品,使其技术更贴合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 AI 芯片市场的地位 。
人才资源上,中国拥有庞大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这对英伟达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至关重要。英伟达在中国设立多个研发中心,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研发中心,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加入。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熟悉中国市场和文化,能够为英伟达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他们参与到英伟达的芯片设计、算法优化、软件开发等多个关键环节,加速了英伟达技术创新的进程。例如,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如深度学习算法优化、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等方面,中国科技人才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潜力,为英伟达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
(二)英伟达对中国 AI 产业的影响
英伟达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为中国 AI 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中国 AI 产业在算力、算法、应用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英伟达的 AI 芯片凭借其强大的算力,成为中国 AI 企业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关键硬件支撑。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中,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英伟达的 GPU 芯片以其出色的并行计算能力,满足了中国 AI 企业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算法时对算力的严苛要求。众多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如百度、阿里、腾讯等,在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项目时,广泛采用英伟达的芯片产品,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模型性能,推动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落地 。以百度为例,其在开发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过程中,就借助英伟达的芯片提供强大算力,实现模型的高效训练和优化,使文心一言在语言理解、生成等方面具备出色能力,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语言交互服务 。
英伟达还积极推动 AI 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开发者大会等活动,分享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为中国 AI 从业者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培养了大量 AI 技术人才。同时,英伟达构建的 CUDA 软件生态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便捷的编程模型和丰富的工具库,降低了 AI 开发门槛,吸引众多中国开发者基于该平台进行创新,加速 AI 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和应用 。
在企业层面,英伟达与中国众多 AI 企业的合作,助力这些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与工业富联的合作,共同研发最新的 GPU HPC 平台,使工业富联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占据技术优势,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先进的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一些初创 AI 企业,英伟达的技术支持和合作,帮助它们快速搭建技术架构,开发创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促进中国 AI 创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但与此同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对中国本土 AI 芯片企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促使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 AI 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
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一)双方合作的潜在方向
在技术研发方面,英伟达有望与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芯片架构创新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算法的效率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英伟达拥有先进的 GPU 技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中国企业则在应用场景挖掘和数据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可以共同投入研发力量,利用英伟达的硬件平台,结合中国企业的算法创新能力,针对中国独特的市场需求,如电商智能推荐算法优化、智能安防图像识别算法改进等,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在芯片架构创新上,双方可合作探索新型芯片架构,以满足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领域对算力的更高需求,提高芯片的性能、降低功耗,共同推动芯片技术的发展。
市场拓展层面,英伟达将继续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展其产品应用领域。在医疗领域,与中国医疗机构和医疗科技企业合作,利用英伟达的 AI 芯片和技术,推动医学影像诊断、疾病预测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金融领域,合作开展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业务,通过 AI 技术对海量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降低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在工业制造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控、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这些合作,英伟达能够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中国相关行业也能借助英伟达的技术实现快速发展。
产业生态建设上,英伟达可能会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在 AI 生态系统构建方面的合作。一方面,推动 CUDA 软件生态系统与中国国产人工智能框架和平台的深度融合,如百度飞桨、华为 MindSpore 等,促进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开发者提供更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更友好的开发环境,吸引更多中国开发者参与到 AI 应用开发中,壮大 AI 开发者社区 。另一方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共同培养 AI 专业人才,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实习项目、竞赛活动等形式,为中国 AI 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完善中国 AI 产业的人才生态,同时也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
(二)对全球 AI 产业格局的影响
黄仁勋此次访华对中美科技竞争态势有着重要影响。从积极角度看,访华加强了英伟达与中国在 AI 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 。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英伟达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多技术应用反馈和数据支持,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提升自身在全球 AI 市场的竞争力 。而中国企业也能从与英伟达的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自身技术进步,推动中国 AI 产业发展,提升在全球 AI 产业中的地位,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但从另一个角度,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依然存在,这可能导致中美在 AI 芯片技术上的差距进一步固化,限制中国 AI 产业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发展,加剧全球 AI 产业格局的不平衡 。
从全球 AI 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黄仁勋访华推动了全球 AI 产业的技术融合与市场拓展。技术融合方面,英伟达与中国的合作将促进不同技术体系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在应用场景和算法方面的优势与英伟达在芯片技术上的优势相结合,有望催生更多创新的 AI 技术和应用,推动全球 AI 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双方合作可能开发出更先进的自动驾驶算法和芯片解决方案,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市场拓展上,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 AI 市场,英伟达与中国合作的深化将进一步拓展 AI 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带动全球 AI 产业市场的扩大 。随着 AI 技术在中国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将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促进 AI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推动全球 AI 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总结与思考
黄仁勋时隔 3 个月再次到访北京,这一事件意义深远,不仅体现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 AI 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活跃的技术创新氛围以及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使其成为英伟达全球战略布局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
尽管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给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带来巨大挑战,但英伟达积极应对,通过优化产品、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合规运营等措施,努力维持与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 。同时,英伟达与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潜在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
从全球 AI 产业格局来看,黄仁勋访华有助于促进中美在 AI 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一定程度上缓和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推动全球 AI 产业的技术融合与市场拓展 。中国在 AI 产业发展中,既要抓住与国际企业合作的机遇,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要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实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 AI 产业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有望凭借自身优势,在全球 AI 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全球 AI 产业共同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